付明丽 张婷婷
太度村口。本文摄影 卢鹏宇
【资料图】
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东边,人祖山脚下,有一个千年古村落——太度村。村子不算大,只有300多户,名气却不小。它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,出了不少道德模范,还入选了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。
“行走黄河看三晋”采访团也慕名而来,看看这座村庄有何独特魅力。
太度村古槐树。
一进太度村,村口的一棵古槐绿意如盖,上面系满了游客的祈福绸带。后山上,古老的土窑洞与现代化的艺术馆相碰撞。砖窑、平房、二层小楼依次从山坡向国道边布展,勾勒出村庄演变史。
村巷口,忙完农活的村民围坐着说笑。庭院前后,鸡鸣犬吠,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。远处的果园,在夏天肆意生长。这景象,比陶渊明笔下的“桃花源”还要胜几分。
航拍太度村。
10年前,太度村只是309国道旁上的一个贫困村,人均收入只有3800元。2016年,太度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,小有起色,2017年脱贫。
这两年,太度村引进重庆的一家农业设计团队,以村企股份合作形式成立运营公司,挖掘民俗文化、村落生态和产业资源,乡村旅游更上一个台阶。
太度村从村民手中收回30多处闲置民居院落,打造成民宿,诞生了第一个产品——芃篱人家。戴月归、涧清浅、微雨来……每处院落的名字都来自于陶渊明的诗句。
夜宿太度村,接待记者的民宿管家是村民张单单。“水热不热,无线网能不能连上,有需要随时找我。”她热情又细心,“我也是边学边干,一个月能挣2500元,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。”
太度村民宿。
太度的夜安静得很,早上不用定闹钟,村里的公鸡会就把你叫醒。记者索性起床,在村子里闲逛。
正好碰到村民吴学友开着清运车,从古槐下出发收垃圾。村民听见音乐,拿着打包好的垃圾,在路边等候。“以前脏乱差,现在大变样!村里垃圾不落地,大家都很自觉,犄角旮旯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。”
这两年,太度村硬化街道巷道、改造地下管网、安装路灯、电线网线入地……村容村貌大变样。改变的不仅是“面子”,还有“里子”,一些新事物、新业态、新理念正在太度村生长。
10点过后,乡野有物特产店里,工作人员开始直播卖货。店面虽不大,但是能量真不小。它一头连着村里的买手,一头连着一线城市的300多个社群团购组织。团长发来订单,买手按需供货。
去年夏天,太度村第一次招买手,几十号人报名,李锦全也在其中,“一开始也没搞懂这时髦词儿,先跟着干呗。”
乡野有物特产店,店员在直播卖货。
54岁的李锦全做买手一点也不含糊,他将收来的玉米加工成玉米糁,自己喝着好喝才卖给别人。做了一年,没产生一笔退单,靠提成,增收5000多元。
现在,太度村有四五名买手。一间乡野有物,让太度村和周边乡村的农产品飞到北京、上海的餐桌上。
在太度村转一圈,会发现,这里的新鲜东西可真不少。秘语农场、喔饮北茶、厚川味道体验地、小酒馆……
记者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,这还是村民心中的太度村吗?发展乡村旅游如何关照原住民的需求?
喔饮北茶店。
记者很快找到了答案。太度村运营团队有30多个人,其中20多个都是本村人。为了丰富乡村文化,建了儿童图书馆和艺术馆。村里成立经济合作社,参与民宿旅游、农副产品销售等项目。集体、企业、农户,三方共建、共享、共管,让太度村旅游发展充满生命力。
“村里变化太大了,以前没啥产业,年轻人都往外跑。现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,日子越来越幸福!”太度村村民卢海贤和爱人定居在广州,这次回乡,家乡的巨大变化让他十分感慨。
美了山村富了农民,壮大了集体经济。2022年,太度村人均收入13000元。村集体收入60万元,今年将突破100万。
眼下,太度村乡村振兴实训基地建设正在收尾。今年夏天,这里将开始培训乡村振兴从业者,为乡村发展输送更多本地人才。
今日太度,是原住民的安居所,游客的“桃花源”。未来太度,将成为一个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孵化器,孕育出乡村发展的更多可能。
标签: